职教动态  
 
  职教动态

2024年度十大教育热点前瞻

更新时间:2024-02-28 08:39:23  文 章作者:周洪宇 邢欢 刘柳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2024年02月22日第3版  点击次数:

2024年度十大教育热点前瞻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强国建设作出了重要指示,教育强国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关键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之年。依据这一基本政策导向,我们对今年的十大教育热点作出前瞻性预测。

1 组织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

组织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是指面向2050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落实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保障教育强国建设顺利推进。

教育规划纲要是我国针对教育事业发展所作的长期规划和战略纲领,是教育事业建设的有效保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要求,是我国之后十年教育事业发展的蓝图。2018年1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为我国到2035年迈入教育强国行列作出规划部署。随着教育强国建设的推进,党中央高瞻远瞩,提前部署。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就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精神指引下,教育部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编制,成立教育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系统谋划设计教育强国建设的施工图和时间表。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把组织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作为工作主线。

组织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稳步推进我国教育强国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2 提升高等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

提升高等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是指高等教育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通过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高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等教育作为科技、人才、创新的重要结合点,是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加强高等教育建设,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启动“双一流”建设。2022年1月26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更加突出“双一流”建设培养一流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争创世界一流的导向。同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 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若干意见》强调,高校要把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作为最高追求,坚持战略引领、组织创新、深度融合、系统推进的指导原则。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

提高高等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将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契合度,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三大战略,发挥高等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龙头作用。

3 推进县域基础教育学校建设

推进县域基础教育学校建设,是指以推进学校建设标准化为重点,通过推动基础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达到规定标准、提升学校教学生活和安全保障条件、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等,促进县域内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优质均衡发展。

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已完成义务教育的基本均衡发展,迈向优质均衡发展。《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是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之一。2021年12月9日,为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了《“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和《“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提出实施幼儿园建设项目、县中标准化建设工程等。2023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绝大多数县(市、区、旗)域义务教育实现优质均衡”的目标,强调以“推进学校建设标准化”、“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为重点,加快缩小区域教育差距和县域内城乡教育差距。

推进县域基础学校建设将进一步提高县域基础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水平,提升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推动我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优质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

4 巩固深化“双减”成果

巩固深化“双减”成果,是指继续将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作为工作重点,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课后服务水平、加强校外培训监管等,持续巩固“双减”成效。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疾,严重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全面部署“双减”工作,提出“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的工作目标。政策实施后,“双减”工作不断深入,相关配套措施陆续推出。2024年1月4日,教育部召开全国“双减”工作视频调度会,要求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将“双减”工作作为重中之重。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巩固深化“双减”成果。

巩固深化“双减”成果将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和培训负担,促进校内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保障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5 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

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是指在基础教育改革深化的过程中,在落实“双减”工作的同时,通过加强中小学校科学教育,发掘社会上的科学教育资源,创造良好的科学教育氛围等,激发中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

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部分。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2021年6月3日,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将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作为重点。2023年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2023年5月9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推进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将“科学素养提升行动”作为重点任务之一。2023年5月17日,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将“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各项措施全面落地”写入主要目标。2023年10月20日,教育部召开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部署推进会。

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将有利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奠定基础。

6 加强卓越工程师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

加强卓越工程师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是指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加强工程教育,加强基础学科培养基地建设,优化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结构,自主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

拔尖创新人才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基础,人才的自主培养具有重要战略意义。2021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要求,进一步加强工程教育,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当前,我国卓越工程师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工作进一步加快。2023年11月24日,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提出“以基础学科博士生培养为重点推进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以卓越工程师培养为牵引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在这两大重点领域的分类发展改革实现率先突破。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把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主攻方向。

加强卓越工程师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是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关键环节,有助于提升人才资源竞争优势,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开创新局面。

7 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指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通过开拓市场化和社会化就业渠道、发挥政策性岗位吸纳作用、构建高质量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加强重点就业群体就业帮扶等,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稳定。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面对高质量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不断增长的高校毕业生规模,我国就业工作仍面临不少挑战。2024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179万人,同比增加21万人。针对这一历史新高,2023年12月1日,教育部决定实施“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2023年12月20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开展2024年全国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的通知》,部署开展2024年全国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其中多场活动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服务对象。

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才资源,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是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重要支撑,也是我国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一环,有利于提高高等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

8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和吸引力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和吸引力,是指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坚持与产业结合、与地方和政府政策结合、与社会区域结构结合、与个人终身学习结合,坚定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提升职业教育对学生和社会的适应性与吸引力。

职业教育是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教育类型。面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挑战,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2022年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坚持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适应性和吸引力”,并部署了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和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战略任务。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和吸引力,将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建设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9 在教育数字化国际化绿色化方向上开辟发展新空间

在教育的数字化、国际化、绿色化方向上开辟发展新空间,是指以教育数字化、国际化、绿色化为载体,对内推动教育变革,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对外参与国际教育治理,加快建成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教育中心。

教育的数字化、国际化、绿色化是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数字化发展与转型正深刻改变全球社会,面对这一重大挑战和历史机遇,我国实施建设数字中国的战略决策,并启动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数字教育是绿色发展、开放合作的教育。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在教育的数字化、国际化、绿色化方向上开辟发展新空间。1月30日至31日,由教育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上海成功举办,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中国拥有丰富的科技与应用场景、海量的教育数据资源和终身学习的强大需求,我们要扩大优质资源共享,推动教育变革创新,将中国数字教育打造为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的实践平台,为世界数字教育发展和变革提供有效选择。

在教育的数字化、国际化、绿色化方向上开辟发展新空间,是我国教育事业应对世界变化、引领发展趋势的战略举措,将进一步促进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并提升我国教育国际影响力,为世界贡献中国教育的智慧和力量。

10 培育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

培育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是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指示,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教师素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的目标任务。2022年4月2日,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明确指出,要“培养造就一批引领教育改革发展、辐射带动区域教师素质能力提升的教育家”。2023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鲜明地提出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即“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强化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以教师之强支撑教育之强。

培育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有利于全方位地提升我国教师队伍水平,造就人民教育家,为建设教育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周洪宇系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兼任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长,邢欢系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刘柳单位系该校教育学院)


上一条:教育部介绍202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 下一条: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2019—2023年)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

【 文章录入:付一夫    责任编辑:付一夫 】 

Copyright ? 2012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必赢nn699net官网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 版权所有
高职教育研究所办公电话:0795-3203833  高职教育研究所邮箱:yczygjs@163.com  管理登录  设计制作:网络信息管理中心